8月3日,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匠心织梦广陵实践团聚焦扬州剪纸与刺绣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员们前往非遗工坊,近距离学习剪纸的剪刻技巧与刺绣的针法要义,深入探究两项技艺在当代生活中的创新应用。通过与匠人面对面交流,团队进一步明晰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困境与发展路径,强化了保护与传播非遗文化的责任意识。

匠心织梦广陵实践团走进扬州剪纸艺术的世界,立刻被那方寸之间的万千气象所震撼。扬州剪纸以其精巧细腻的刀法、灵动鲜活的造型闻名于世。在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里,一张普通的红纸在传承人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经过一番剪裁,便化作了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惟妙惟肖的人物故事。传承人介绍,扬州剪纸的发展与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运河的畅通使得南北物资得以流通,也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碰撞。北方剪纸的粗犷大气与南方剪纸的婉约柔美在扬州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扬州剪纸兼具南北特色的独特风格。同时,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也为剪纸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在一些传统剪纸作品中,能看到少数民族服饰纹样的影子,这正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绝佳表现。

匠心织梦广陵实践团采访了非遗传承人臧国经老先生的孙女,了解到在刺绣工坊里,绣娘们飞针走线,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逐渐呈现在众人眼前。扬州刺绣的题材广泛,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风光,也有少数民族的风情民俗。这得益于运河带来的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在扬州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绣娘们将少数民族的图案、色彩运用到刺绣作品中,赋予了扬州刺绣新的生命力,也让扬州刺绣成为了展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瑰宝。